天山網訊 (通訊員侯祥奎報道)從近年4月開始,一四四團十三連職工張新紅就換上行頭,“搖身一變”成了省道219線上修築工程隊的安全員。該團實施土地流轉後,張新紅在團場農業經營公司統一組織下,以每畝400元的價格將自己的56畝棉花地轉包給連隊其他職工,自己又乾起了另一份營生,每個月有3500元的工資收入。該團實施土地流轉經營,通過“一進一齣”,做活這篇文章,流出有固定回報、轉入可規模經營,帶動了職工多元增收。
  該團推進農業經營體制由以行政為主導向以市場為導向、企業化經營、集團化運作轉變。在穩定完善農業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,積極扶持職工家庭聯戶經營和現代職工家庭農場,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。按照依法、自願、有償的原則,鼓勵團場職工、社會能人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、多類型的公司或合作社,提高組織化程度。
  今年初,該團將人多地少的13連作為土地流轉經營試點,通過引導動員、協調服務,連隊有42戶承包面積相對較小的職工將2230多畝棉花流轉到其他職工,保證每畝有400元的固定回報。該團農業經營公司和連隊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和市場調研作用,積極為流轉職工創造就業創業平臺,這42戶職工就近到團場招商引資的肥料廠、木材廠或道路修築隊務工,每人每月收入在2800元以上。
  該團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充分發揮團場技術和集約優勢,引導有能力、會經營的職工發展“外向型”土地流轉經營,全團有50多戶職工在奎屯、瑪納斯、沙灣等地承包經營棉花近3萬畝,每年承包收入2000多萬元。職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時,也通過技術傳輸,帶動了當地農業生產管理現代化、集約規模化發展。
  為做好“放活”的文章,該團完善職工多元增收體制機制,為職工創造良好的環境。團場出台了《關於鼓勵發展團場服務業和職工自主創業的管理辦法》,打破體制束脯重點以解決職工身份管理為突破,鼓勵職工從承包一線轉移到二、三產業或其他行業。去年以來,全團共轉移一線勞動力350多人。  (原標題:一四四團“一進一齣”做活土地流轉文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h63qhheg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